全国ATM机正在逐渐消失,已降至百万台以下,
臻耀号观点:也许有一天,就像过去的BB机和电话亭一样,今天的ATM机也可能走进博物馆,成为时代发展的过客,最终消失。
ATM任务结束了吗?
某网站曾做过一项名为“过去六个月您使用过多少次ATM机?”的调查。
调查结果显示,在 3,520 名受访者中,有 1,871 人在六个月内没有使用过一次 ATM,1,147 人在过去六个月内使用过 ATM:1-3 次。
随着网上支付越来越方便,很多人至少一两年没去银行了。
在这种趋势下,没有人想到ATM机会受到最大的打击。
没错,不仅教育培训和房地产行业的人下岗了,就连ATM机也失业了。
近日,“全国ATM机数量已跌破百万”的话题登上热搜,再次引发热议。
根据中国人民银行(中央银行)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,全国ATM机数量已降至不足100万台。
光说数字,大家可能不知道,不是有近百万台吗?我们不看绝对数字,我们看的是相对趋势。
2018年全国ATM机111万台,同比增长15%; 2019年情况急转直下,非但没有增加,反而减少到109万; 2020年下降趋势进一步扩大,仅剩101万辆;到2021年正式降到100万台以下。
从趋势来看,中国的ATM数量一直在减少。 2019年减少1.31万辆,2020年减少8.39万辆。全国每万人对应的自动柜员机数量为7.24台。
一年减少8万台,是什么概念?
此外,2022年将继续减少。
自动取款机减少,维修工人失业……这些只是萎缩行业中的一小部分。
卖机器不如投资股票
ATM机退却的背后,无数企业的利润在大幅下滑。
许多ATM(自动柜员机)制造商已经从净利润下滑转为大幅亏损。 2019年,亏损进一步加剧,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。
国内ATM生产企业之一的御银净利润从2017年的1377万元暴跌至2018年的亏损9482万元,同比下降788%。
在这样一个行业寒冬,巨额亏损之下,ATM厂商另辟蹊径,想出了一个绝招,入手炒股自救。
2018年,御银亏损9482万元; 2019年整个市场进一步下跌,由此,御银实现盈利扭亏为盈,实现净利润6728万元,同比增长1200%!
2018年,公司斥资4亿投资股票,亏损2390万。虽然是亏损,但在当年的熊市环境下,亏损不到6%,风控尚可。
于是,2019年股市触底反弹,走出了小牛市,御银得以乘风破浪。
御银2019年净利润为正,主要是证券投资盈利9583万元。
A股上市公司炒股屡见不鲜,但赚钱的却寥寥无几。去年就有像上海莱士这样的神奇操作,炒股赔了14亿。
在如此低迷的市场环境下,御银半年的业绩可以通过投资股票实现十倍增长,不少投资者惊呼这是神操作!一些投资者甚至称他为“股神”。
不过,投资股票的不仅仅是鱼银,恒银科技也凭借4800万元的投资收益,在行业寒冬中挺了过来。
A股上市公司还有不少老将,如雅戈尔、兰州黄河、杉杉等。
在好的季节,你可以通过投资股票来取得一流的业绩,但在不好的季节,投资股票也会吞噬主营业务的利润。 A股牛市往往是一阵风,来去无踪,速度极快。
ATM制造商别无选择。他们真的是被市场逼得无能为力,只能寻求财富和风险。
线上支付击败线下银行?
回想ATM机的辉煌历史,你会发现一切仿佛就在昨天。因为在过去,您根本不相信自动取款机的消亡会成为现在的事实。
曾几何时,它可以在银行、商场、社区、写字楼,甚至在女王的白金汉宫和南极研究站中找到。
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,与当时现金的广泛使用是分不开的。
但是,就像过去的BB机一样,新事物出现后,很快就衰落了。
2012年夏天,打车软件出现了。此后不久,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开始接力打车场景,进一步推动扫码支付。
2015年,微信红包登陆春晚,红包收发总量达到10.1亿次。
2016年,支付宝春晚设置了5个祝福,互动平台“嘻嘻秀”的总参与人数达到了惊人的3245亿次。
但当时谁能想到,就是这么新鲜的东西,让线下银行逐渐没落。
到2022年一季度,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80.52万亿元;整个线下扫码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13.57万亿元。
与此同时,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也在与日俱增,用户规模已达8.53亿。
余额宝、支付宝等移动支付的普及,使得人们使用银行服务的频率越来越低,去银行的次数也越来越少。
过去去银行取钱要排队等候,而现在一年到头去银行的次数屈指可数,市民对银行的需求也逐渐减少。
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大量的ATM机变成了虚拟的。因为没有人拿现金了,也没有人去自动取款机转账,一个月的手续费连房租都不够。
ATM机的消失是一种进步?
总的来说,这不是萧条,而是进步。
从旧事物到新事物,从旧时代到新时代,我们熟悉的消费场景可能会一点一点消失。
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这样,残酷却又令人兴奋。
创业有风险,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信息!臻耀号,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,只作学习参考使用,请您慎重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