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班43人家长会只来了7位爸爸,家长会变成了“妈妈会
臻耀号观点:现在,很多家庭都实行“男主外,女主内”的原则,孩子的学习往往由妈妈一个人处理,没有爸爸的理解和照顾。如果爸爸能主动参加家长会,其实是可以帮助爸爸主动的,对孩子的了解和关爱,保证了父爱不失,不让家长会变成”妈妈会“。
老师发现很少有学生的爸爸参加家长会
张老师的孩子今年上三年级。过去几年,学校每学期末都会按时召开家长会。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,基本上都没有中断过。
然而之前的几次,都是在网上打开的,没有注意到参与者的情况。直到上学期结束,学校才召开了线下家长会。张女士打开门惊呆了:为什么妈妈们都在这里,“教室里只有几个男人”。
陈女士也注意到了这种情况。陈女士的孩子今年上二年级。从幼儿园到现在,陈老师都参加过家长会。“(妈妈)至少占90%。”
陶女士回忆说,今年孩子上五年级时,孩子的父亲参加了一次家长会,其余时间陶老师都参加了。
那么,学生的爸爸为什么都不参加呢?
就陶女士的家人而言,大部分家长会都安排在周五下午,正好是孩子父亲每周的办公室审查会议。作为公司的重要负责人,他不能缺席。
张女士家里的情况也比较特殊,因为孩子的父亲基本都在外地打工,过年才回来。如果他想参加,他将无法参加。“其实,我真的很希望孩子的父亲能多开一些家长会,毕竟孩子的成长,一定不缺父亲的陪伴。”
但并非所有爸爸都在外地工作。
罗老师的儿子今年上六年级。他告诉记者,并不是不想参加孩子的家长会。一是因为家长会的时间和自己出差或开会的时间有冲突,实在没办法抽出时间;二、他妈妈平时和孩子相处的比较多,孩子也经常让妈妈直接参与。“我们家有不成文的分工,妈妈负责这样的事情(家长会),我负责家里的其他事情。”
为什么家长会变成了“妈妈会”,是偶然的情况,还是普遍的情况?
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李丁玲老师向记者介绍,家长会以妈妈为主,确实比较明显和普遍。一个43人的班级给李老师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。结果,来的人当中,有36位母亲,只有7位父亲。“包括其他时间的家长会,反正爸爸参加会议的次数,一只手都能数。”
还有一点让李先生印象深刻。一位父亲来参加家长会,在教室里坐了十多分钟,却没有听到孩子的名字,才知道孩子在隔壁班。
此前,中国教育科学院也曾对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进行过调查,结果显示,50%以上的家庭子女教育是妈妈独秀。只有 10% 的家庭有教育责任。
针对这种情况,很多学校也开始尝试推动一些改变
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吴江表示,学校也在筹划未来的家长会,做出改变。“父亲的教育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,智慧的形成和启蒙影响很大。”她表示,学校希望逐步改变这种状况,让父亲真正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。
对于家长会的形式,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主任陈文静表示,学校计划开展“爸爸聊天室”和“新爸爸来帮忙”。
创业有风险,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信息!臻耀号,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,只作学习参考使用,请您慎重阅读!